矮小症核心知识清单:家长不可不知
日期:2024-12-14 文章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矮小症是一种因遗传或疾病因素导致的儿童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份针对家长的矮小症核心知识清单,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定义与病因
1. 定义:矮小症是指儿童在相似生活环境下,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或生长速度低于正常速度的30%,常表现为身材矮小、生长速率减慢、骨成熟延迟及代谢异常等症状。
2. 病因:
遗传因素:孩子的身高70%左右由遗传决定,父母身材矮小可能增加孩子患矮小症的风险。
内分泌失调:如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是导致矮小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如癫痫、肾病综合征、下丘脑错构瘤等,可能影响身体发育。
慢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哮喘等,可能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营养不良:长期摄入不足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能影响身高发育。
二、症状与表现
1. 典型症状:身材矮小、生长速率减慢、骨成熟延迟。
2. 其他症状:
外貌维持童年状态,骨骼发育落后,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性发育迟缓,缺乏第二性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矮小症可能伴有头大、智力低下、面色发黄等症状。
先天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性矮小症可能导致脊椎发育异常,四肢缩短,手足无力等。
三、诊断与检查
1. 诊断:通过测量身高和生长速度、了解家族史和出生史、进行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2. 检查: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检测孩子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情况。
甲状腺功能检查:排除甲状腺疾病引起的矮小症。
骨龄检查:评估生长潜力,骨龄落后可能提示生长发育迟缓。
其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血糖等,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矮小症。
四、治疗与干预
1. 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均衡,补充钙质及蛋白质。
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生长激素主要在睡眠时分泌。
适当运动,如跳绳、篮球和游泳等,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促进骨骼生长。
2. 药物治疗:
生长激素替代疗法:适用于生长激素缺乏的患儿。
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适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儿。
其他激素类药物:如人生长介素、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等,针对各种激素缺乏时可针对性补充。
3. 手术治疗:
骨发育畸形,如膝内翻、内外翻等,可进行手术矫正。
4. 心理治疗:
矮小症孩子易因身高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疏导和鼓励。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
1. 预防:
均衡饮食,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
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促进骨骼生长。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干预生长发育问题。
2. 注意事项:
避免盲目使用增高产品,以免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矮小症是一种复杂的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需要家长充分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干预,大多数矮小症患儿可以获得满意的身高增长,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家长应高度重视孩子的生长发育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