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 抽动症 > >

发声型抽动 vs 运动型抽动:如何区分?

日期:2025-08-13 文章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抽动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症状表现多样,其中发声型抽动和运动型抽动是两大主要类型。虽然两者同属抽动症范畴,但在表现形式、涉及部位及对患者的影响上存在明显差异。准确区分这两种抽动类型,有助于家长和监护人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为后续的专业诊断和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核心区别:症状表现的本质差异
 
  运动型抽动:以肌肉动作为主
 
  运动型抽动主要表现为身体各部位肌肉不自主、快速、反复的收缩运动,具体症状集中在躯体的运动功能上。常见的面部运动抽动包括频繁眨眼、挤眉弄眼、咧嘴、皱鼻等;头颈部症状则有摇头、点头、扭脖子等;肢体症状可能涉及甩手、踢腿、耸肩,甚至躯干的扭动等。这些动作往往突然发生,且具有重复性,在孩子紧张、兴奋或疲劳时可能会更加明显,而在专注于某项活动(如看电视、玩游戏)时症状可能暂时减轻。
 
  发声型抽动:以异常发声为特征
 
  发声型抽动则与呼吸、咽喉、口腔等部位的肌肉抽动相关,核心表现为不自主的异常发声。常见的症状包括清嗓子、咳嗽、哼唧、发出尖叫声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更复杂的发声,如重复他人说过的话(模仿言语)、无意义地重复词语,甚至发出类似动物叫声的声音。发声抽动的出现同样具有突然性和反复性,且可能随着情绪波动或环境变化而加重,比如在安静的课堂上,患者的清嗓子声可能会更加频繁。
 
  辅助区分:涉及部位与触发因素
 
  涉及的身体部位不同
 
  运动型抽动主要涉及骨骼肌,如面部肌肉、颈部肌肉、四肢肌肉及躯干肌肉等,症状通过肉眼可直接观察到肢体或躯体的动作变化。而发声型抽动则主要涉及与发声相关的肌肉群,包括咽喉部肌肉、声带、膈肌等,其症状更多体现在声音的异常上,部分动作(如咽喉部收缩)可能难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需通过听觉判断。
 
  触发与缓解因素的细微差异
 
  虽然两种抽动类型都可能在紧张、焦虑、疲劳等状态下加重,在放松状态下减轻,但具体触发因素仍有细微区别。运动型抽动可能更容易受到肢体活动的影响,比如孩子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抽动症状可能突然加剧;而发声型抽动则可能与语言交流场景密切相关,例如在需要说话或处于安静环境中时,异常发声可能更为频繁。
 
  共存情况:并非绝对独立
 
  需要注意的是,发声型抽动和运动型抽动并非完全独立存在,部分抽动症患者可能同时出现两种类型的症状。例如,有的孩子可能在频繁眨眼(运动型抽动)的同时,伴有清嗓子(发声型抽动)的表现。这种共存情况并不影响对两种抽动类型的区分,反而更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全面记录孩子的症状,为医生诊断提供完整信息。
 
  区分的意义:助力精准干预
 
  准确区分发声型抽动和运动型抽动,对后续的干预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型抽动可能更易引起他人的视觉关注,从而对孩子的社交产生影响;而发声型抽动则可能在课堂、图书馆等安静场合给孩子带来困扰。针对不同类型的抽动症状,家长可以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如在孩子出现运动型抽动时,避免过度关注以减少其心理压力;在出现发声型抽动时,创造相对宽松的交流环境等。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医疗服务的医院,关注儿童常见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医院配备了专业的医疗团队,致力于为儿童提供适宜的诊疗服务,在儿童健康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努力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看完本文后

  • 212人赞过

    好文章赞一下

  • 41%咨询客服

    进一步了解疾病

  • 24%继续阅读

    查看其他内容

  • 36%预约挂号

    找天使医生亲诊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门诊时间: 8:30-18:00(无假日医院)
医院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1号
网站申明: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