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患儿吸鼻子频繁怎么办?
日期:2025-08-14 文章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抽动症患儿常常会出现各种不自主的动作或发声症状,其中频繁吸鼻子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现。这种看似与感冒鼻塞相似的症状,实则是抽动症引起的发声性抽动,会让孩子感到不适,也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社交。对于家长来说,了解这种症状的特点及应对方法,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缓解不适,改善症状。
一、先明确:抽动症患儿频繁吸鼻子的特点
抽动症患儿的频繁吸鼻子,与普通感冒或鼻炎引起的吸鼻子有着明显区别,家长需要准确分辨:
从诱因来看,普通感冒或鼻炎导致的吸鼻子,多是因为鼻腔内有分泌物、鼻塞或鼻痒,孩子会通过吸鼻子来缓解不适,这种情况下往往伴随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在疾病痊愈后,吸鼻子的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而抽动症引起的频繁吸鼻子,并非由鼻腔器质性病变导致,而是咽喉、鼻腔部位肌肉不自主收缩的结果。孩子吸鼻子的动作频繁且有规律,即使鼻腔内没有分泌物,也会反复做出这个动作,在精神紧张、疲劳或受到关注时,症状会更加明显,放松时则会减轻。此外,这种吸鼻子的症状往往会与其他抽动症状同时存在,比如眨眼、耸肩、清嗓子等。
二、频繁吸鼻子的潜在影响,家长需重视
抽动症患儿频繁吸鼻子,若长期得不到改善,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在社交方面,孩子频繁吸鼻子的动作可能会引起同学或他人的注意、好奇甚至嘲笑,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意主动参与集体活动,逐渐疏远同伴,影响社交能力的发展。
在心理方面,孩子可能会因为无法控制自己吸鼻子的动作而感到烦躁、焦虑。尤其是当家长不理解,误认为孩子是故意为之或患有鼻炎反复治疗却无效时,孩子的心理压力会进一步增大,可能导致症状加重。
此外,频繁吸鼻子还可能让孩子的鼻腔及周围肌肉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下来可能会引起鼻部不适,形成恶性循环。
三、应对抽动症患儿频繁吸鼻子的实用策略
当抽动症患儿出现频繁吸鼻子的症状时,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帮助孩子缓解:
(一)避免过度关注和指责
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避免因为孩子频繁吸鼻子而过度焦虑或指责孩子。过度关注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症状,增加其心理负担,反而可能强化吸鼻子的动作。家长应保持平和的态度,将其视为一种疾病症状,而非孩子的 “坏习惯”。
(二)营造宽松舒适的环境
孩子的抽动症状往往会在紧张、压力大的环境中加重。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对孩子的要求和批评,多给予理解和鼓励。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让孩子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让孩子保持放松的状态,有助于减轻吸鼻子的症状。
(三)转移注意力,减少症状强化
当孩子频繁吸鼻子时,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来转移其注意力,比如玩玩具、看绘本、做游戏等。当孩子专注于其他事情时,对自身症状的关注度会降低,吸鼻子的频率可能会减少。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应自然进行,避免让孩子觉得是在刻意纠正其症状。
(四)配合专业治疗,科学干预
如果孩子频繁吸鼻子的症状较为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儿童神经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干预。
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行为干预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比如通过习惯逆转训练,帮助孩子用其他无害的动作替代吸鼻子的动作,逐渐减少症状出现的频率。对于症状严重的孩子,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家长要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四、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医院,在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等方面有一定的诊疗经验。针对儿童抽动症等相关病症,医院会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致力于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助力孩子恢复健康。医院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