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诊断中常见的误区:家长如何避免?
日期:2025-03-18 文章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在孩子多动症的诊断过程中,家长容易陷入一些误区,这可能影响孩子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了解这些误区并避免它们,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认为孩子只是调皮好动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活泼好动时,会简单地认为孩子只是性格调皮,没有意识到可能是多动症的表现。他们觉得孩子动来动去是正常的,只是调皮捣蛋,不需要特别关注。
实际上,多动症孩子的多动行为与普通调皮不同。多动症孩子的多动是持续性的,在多种场合下都难以安静下来,还会伴有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行为,判断是否符合多动症特征,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二、自行判断孩子有病
有些家长在了解到多动症相关知识后,发现孩子有类似行为,就自行判断孩子患有此症。他们不经过专业医生诊断,就给孩子贴上多动症标签。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多动症诊断需要专业医生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包括孩子的行为表现、生长环境、家族病史等。家长自行判断可能导致过度担忧或不恰当干预。当发现孩子有疑似多动症表现时,应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由医生做出准确诊断。
三、忽视共患病情况
多动症孩子往往可能同时存在其他问题,如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但有些家长只关注多动症的典型表现,忽视了这些共患病。
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在就医时向医生详细反映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学习、情绪、社交等。这样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全面准确的诊断,制定更完善的治疗方案。
四、不配合医生诊断
有些家长对医生的诊断过程不够重视,不积极配合。他们可能不按时带孩子就医,或者不认真回答医生的问题,不提供准确的信息。
医生的诊断依赖于家长提供的信息和对孩子的观察。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孩子诊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按照医生要求完成各项检查和评估。
避免这些误区,家长就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帮助孩子得到准确的多动症诊断。这有助于孩子尽早接受合适的治疗和干预,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