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这些表现可能是多动症,别再误以为是调皮
日期:2025-03-21 文章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许多家长看到孩子坐不住、爱捣乱,第一反应是“太调皮了”,甚至用责骂来管教。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如果孩子长期表现出以下特征,家长务必提高警惕!
这些信号,可能是多动症在“敲门”
1. 注意力缺陷
无法专注完成一件事(如写作业频繁分心)
经常丢三落四,记不住日常安排
逃避需要持续用脑的任务(如阅读、听课)
2. 过度活跃
不分场合地跑动、攀爬,难以安静坐着
手脚不停小动作,说话滔滔不绝
像“装了马达”,精力异常旺盛
3. 行为冲动
经常打断他人说话或活动
缺乏耐心,排队或游戏时难以等待
情绪起伏大,易因小事发脾气
多动症与调皮,如何区分?
调皮孩子的“好动”往往是有目的、可自控的:
在感兴趣的事情上能专注(如玩游戏、看动画片)
在陌生场合或严肃环境中会收敛行为
通过教育和引导,行为会逐渐改善
而多动症孩子的表现是持续且跨场景的:
无论在家、学校还是公共场所都难以自控
即使知道规则,仍会不自觉地违反
常伴随学习困难、社交障碍或情绪问题
发现疑似症状,家长该怎么做?
1. 停止指责,科学评估
避免用“懒”“不乖”等标签否定孩子,带孩子到儿童心理科或发育行为科进行专业评估(如量表测试、行为观察)。
2. 家庭干预策略
制定清晰的日常规则,用简短指令沟通
将任务拆解成小步骤,及时给予正向反馈
通过运动释放过剩精力(如游泳、跳绳)
3. 寻求专业支持
确诊后可结合医生建议,选择行为训练、感统训练或药物干预。越早介入,孩子恢复社会功能的可能性越高!
别让误解,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多动症不是孩子的错,更不是家长教育的失败。它是一种需要被正视的生理问题,就像近视需要配眼镜一样。早期识别和科学干预,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建立人际关系。
如果你的孩子符合文中描述,请放下焦虑,也放下偏见——及时行动,就是给孩子比较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