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自闭症孩子怎么训练?
日期:2025-08-21 文章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社交技能不足是自闭症孩子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直接影响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交技能的训练需要循序渐进,结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从基础的社交意识培养开始,逐步提升其互动能力。以下是具体的训练方法和建议。
基础社交技能训练:从感知与回应开始
眼神对视训练是社交技能的基础。自闭症孩子往往缺乏主动的眼神交流,家长可以从日常互动入手,在与孩子说话、递物品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看向自己的眼睛。例如,拿着孩子喜欢的玩具,先放在自己眼前,等孩子看过来后再递给他们,并及时表扬 “你看妈妈了,真棒”。初期可以从短时间对视开始,如 1-2 秒,逐渐延长时间,避免让孩子产生压力。
回应他人呼唤的训练也很重要。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呼唤孩子的名字,当孩子回应时(即使只是转头看一眼),立即给予回应或奖励,让孩子明白 “被呼唤时需要做出反应”。可以从安静的环境开始,逐渐过渡到有轻微干扰的环境,提高孩子在不同场景下的回应能力。
识别基本情绪表情能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情感。通过绘本、表情卡片或真人示范,教孩子认识 “高兴”“生气”“难过” 等基本情绪的面部特征。例如,家长做出微笑的表情,告诉孩子 “这是高兴的样子”,再结合简单的情景说明 “宝宝拿到玩具时,妈妈很高兴”。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模仿不同的表情,加深对情绪的理解。
互动社交技能训练:从简单沟通到合作游戏
发起简单请求与回应是社交互动的重要环节。对于语言能力较弱的孩子,家长可以教他们用手势、图片或简单的词语表达需求,比如想要玩具时说 “要” 或指向玩具,当他人满足需求后,引导孩子说 “谢谢”。同时,教孩子回应他人的请求,如别人说 “借我玩一下好吗” 时,学习说 “好” 或 “不好”,并理解不同回应的含义。
轮流与等待技能的训练可以通过游戏进行。选择简单的互动游戏,如滚球、搭积木等,家长与孩子轮流进行,边玩边说 “该你了”“轮到妈妈了”,让孩子理解轮流的规则。当孩子等待时,及时给予肯定,如 “你等妈妈玩完了,真棒”。初期游戏时间可以短一些,避免孩子因等待过久而失去耐心。
参与集体活动的训练需要逐步过渡。先从与 1-2 个熟悉的人一起活动开始,如和家人一起玩简单的集体游戏(如 “开火车”),再慢慢增加参与人数,或邀请其他小朋友加入。在活动中,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完成角色任务,如 “你当小司机,拉着爸爸”,让孩子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逐渐适应与多人互动。
社交场景模拟训练:在实践中巩固技能
模拟日常社交场景能帮助孩子将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模拟 “打招呼” 场景,教孩子在见到熟人时说 “你好”,离开时说 “再见”;模拟 “购物” 场景,让孩子尝试对收银员说 “我要这个”“谢谢”。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反复练习,家长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孩子在模拟中熟悉社交流程。
处理简单社交冲突的训练也很有必要。当孩子与同伴发生小冲突时(如玩具被抢),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如 “这是我的”“我们轮流玩”,而不是通过哭闹或攻击来解决。家长可以先示范正确的处理方式,再让孩子模仿,逐渐学会用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结合孩子的兴趣能提高训练效果。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游戏或话题作为训练载体,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孩子喜欢汽车,就用汽车玩具进行轮流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融入社交技能的训练。
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要求。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不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训练目标,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如果孩子在某个技能上进步缓慢,不要批评指责,而是调整训练方法或降低难度,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建立自信。
及时强化与鼓励是维持训练效果的关键。当孩子表现出正确的社交行为时,立即给予表扬、拥抱或小奖励,让孩子明确 “这样做是对的”。强化要具体,如不说 “你真棒”,而说 “你刚才看了小朋友的眼睛,做得很好”,让孩子知道自己哪方面做得好。
融入日常生活,保持一致性。社交技能的训练不应局限于特定的训练时间,而要融入吃饭、散步、购物等日常场景中,让孩子在真实环境中练习和应用。同时,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训练方法的一致,避免让孩子感到困惑。
自闭症孩子的社交技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持续的努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反复的练习,大多数孩子的社交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医疗机构,致力于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医院在儿童常见疾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配备了相应的医疗设备,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