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影响学习与社交?如何帮孩子摆脱困扰?
日期:2025-08-04 文章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抽动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以不自主的肌肉抽动或发声为主要表现。很多家长可能认为这些症状只是暂时的 “坏习惯”,但实际上,抽动症若未得到合理干预,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社交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及时了解这些影响并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摆脱困扰。
抽动症对学习的具体影响
抽动症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往往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成绩。
孩子在课堂上可能因频繁的抽动症状分散注意力。比如频繁眨眼、摇头、清嗓子等动作,会让他们难以集中精神听讲,导致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不完整。在写作业或考试时,抽动症状还会干扰思维的连贯性,比如手部的不自主抽动可能影响书写速度和工整度,让孩子无法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长期的学习受挫可能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出现厌学心理。部分孩子会因为担心在课堂上出现抽动症状被老师或同学关注,而刻意回避回答问题、参与课堂互动,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老师若不了解抽动症,可能会误认为孩子 “调皮”“不认真”,对其进行批评,进一步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影响学习状态。
抽动症对社交的潜在阻碍
抽动症还可能成为孩子社交路上的 “绊脚石”,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在与同伴交往时,孩子的抽动症状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好奇、误解甚至嘲笑。比如频繁做鬼脸、发出奇怪的声音,可能会让其他小朋友觉得 “奇怪”,从而不愿意与其玩耍、合作。这种被孤立的情况会让孩子感到自卑、焦虑,逐渐回避社交活动,比如拒绝参加生日派对、集体游戏等,导致社交圈子越来越窄。
孩子自身也可能因为抽动症状产生心理压力,担心自己的表现 “不合群”,在社交中变得敏感、怯懦。他们可能会刻意掩饰自己的症状,比如在意识到要抽动时强行抑制,结果反而导致症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长期的社交障碍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使其变得内向、孤僻。
帮助孩子摆脱抽动症困扰的方法
当孩子受抽动症困扰时,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干预能有效缓解症状,减轻对学习和社交的影响。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发现孩子出现明显的抽动症状后,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神经科或儿童保健科进行检查,由专业医生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对于症状较轻的孩子,可能通过心理疏导、行为调整等方式改善;症状较明显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营造支持性的家庭与校园环境
家庭方面,家长要避免对孩子的抽动症状过度关注或指责,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应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包容,告诉孩子症状并非他的错,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同时,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或紧张,减少症状诱发因素。
校园方面,家长可与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让老师了解抽动症的特点,给予孩子适当的理解和支持。比如在课堂上不刻意批评孩子的症状,鼓励孩子参与课堂互动;引导其他同学尊重、接纳患病孩子,营造包容的班级氛围,减少孩子的社交压力。
进行针对性的行为训练
行为训练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症状。比如通过 “放松训练”,引导孩子在出现抽动前进行深呼吸、肌肉放松等,缓解紧张情绪,减少症状发生频率;通过 “习惯逆转训练”,让孩子用一种无害的行为替代抽动行为,比如当想眨眼时,改为轻轻闭眼再睁开,逐渐改善症状。训练过程中,家长要耐心引导,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配合度。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压力。当孩子因症状出现自卑、焦虑等情绪时,及时进行疏导,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不必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鼓励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在擅长的领域获得成就感,提升自我价值感,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专注于儿童医疗健康领域,关注儿童神经发育相关问题,包括抽动症等。医院配备了专业的医护团队,能够为孩子提供检查、评估及相关的干预服务。
在针对抽动症儿童的诊疗过程中,医院会结合孩子的具体症状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并为家长提供相应的护理指导,助力孩子缓解症状,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社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