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 多动症 > >

孩子写不动作业,是多动症吗

日期:2025-07-18 文章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一到写作业时间就像屁股长了钉子,坐不住三分钟;铅笔削了又削,橡皮掰成小块,就是不肯下笔;一道口算题能盯着看十分钟,旁边掉根头发都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这是许多家长在辅导作业时的共同烦恼。看着孩子写作业时的磨蹭与分心,不少人会心头一紧:“这难道是多动症?” 事实上,做作业时 “玩这玩那” 是儿童常见的行为表现,但它可能是注意力发展不足的信号,也可能是学习习惯问题,未必等同于多动症。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教你区分正常的 “磨蹭” 与需要警惕的多动症。
 
  一、写作业 “坐不住”,可能是这些非疾病因素
 
  孩子写作业时玩东西、拖延,首先要排除非疾病性的影响因素,这些情况往往可以通过调整环境和习惯得到改善。
 
  任务难度与能力不匹配是常见原因。如果作业超出孩子的认知水平 —— 比如一年级学生被要求写几百字的作文,或者数学题涉及未学过的知识点,孩子会因畏难而逃避,转而通过玩东西来拖延。此时的 “写不动” 本质上是 “不会做”,而非注意力问题。
 
  学习习惯尚未建立也会导致拖延。有些孩子从未形成固定的作业流程,写作业时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把 “准备工作” 无限拉长;还有的孩子缺乏时间概念,不知道 “半小时需要完成多少任务”,自然容易被周围事物吸引。
 
  环境干扰过多同样不可忽视。书桌旁放着玩具、零食,家长在旁边看电视、刷手机,甚至频繁进出房间询问 “写完了吗”,这些都会不断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难以专注于作业。对注意力本就脆弱的儿童来说,安静、简洁的环境是专注的前提。
 
  二、若伴随这些表现,需警惕多动症可能
 
  如果孩子写作业时的 “玩这玩那” 并非单纯的习惯或环境问题,且伴随以下特征,就需要考虑与多动症相关的注意力缺陷:
 
  分心具有 “广泛性”,即不仅在写作业时不专注,在其他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场景中也表现糟糕。比如上课无法跟上老师的思路,听故事时频繁打断或跑开,玩拼图、搭积木等需要专注的游戏时,也会玩一会儿就放弃,换成其他玩具。多动症的注意力缺陷是跨场景的,而非仅针对 “写作业” 这一件事。
 
  难以抑制即时冲动,表现为无法抵抗 “玩耍” 的诱惑。正常孩子即使想玩,也能在家长提醒后回到作业中;而多动症孩子的冲动性更强,看到橡皮就忍不住捏玩,听到窗外的声音就立刻探头查看,且很难通过自我控制回到学习状态。他们的 “玩” 往往是即时的、无目的的,如同被外界刺激牵着走的木偶。
 
  持续时间长且难以改善,即这种 “写不动作业” 的情况持续 6 个月以上,且经过环境调整、习惯训练后仍无明显好转。比如家长已经为孩子准备了安静的房间,制定了作业计划,但孩子依然每 5 分钟就需要提醒,否则就会自发地玩起身边的任何物品,甚至在严厉批评后也只能坚持片刻。
 
  三、关键区分:“不想做” 还是 “做不到”
 
  区分正常磨蹭与多动症的核心,在于判断孩子是 “主观不想写” 还是 “客观做不到”。
 
  “不想做” 的孩子往往有明确的动机,比如觉得作业枯燥、想先玩游戏,或者通过拖延表达对家长催促的反抗。他们在面对感兴趣的任务时,能展现出良好的专注力 —— 比如玩电子游戏时可以连续投入 1 小时以上,看喜欢的动画片时不会被轻微噪音干扰。只要家长通过沟通调整学习动机(如约定 “完成作业后玩 20 分钟”),情况就会明显改善。
 
  “做不到” 的孩子则是主观上想完成作业,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他们可能刚拿起笔就被手指上的倒刺吸引,写两个字又开始撕作业本的边角,即使内心焦急 “想快点写完”,身体却像不受控制一样被无关事物牵引。这类孩子在任何需要持续专注的活动中都表现挣扎,包括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 比如看动画片时会频繁切换频道,玩玩具时不断更换种类,无法深入投入。
 
  四、家长可以这样初步应对与观察
 
  如果孩子写作业时频繁分心,家长可以先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调整和观察,再判断是否需要专业评估:
 
  创造 “无干扰作业环境”:将书桌清理干净,只留下当前需要的文具和书本;关闭房间内的电视、音响,家长在旁陪伴时选择看书而非刷手机;约定 “作业时间不打扰”,用计时器设定 20-30 分钟的专注时段,告诉孩子 “铃声响前只做作业,有问题先记在纸上”。
 
  拆解任务降低难度:把作业按科目、题型拆分成小目标,比如 “先完成 5 道口算题”“再抄写 2 个生字”,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打勾鼓励。对低龄儿童来说,小任务带来的 “成就感” 能有效提升专注力。
 
  观察专注时长与场景:记录孩子在不同活动中的专注表现 —— 比如写作业时能坚持多久,玩玩具时能专注多久,听故事时是否容易走神。如果仅在写作业时不专注,其他场景正常,大概率是学习习惯或动机问题;如果所有场景都难以专注,且持续超过 6 个月,建议寻求儿童发育行为科医生的帮助,通过专业量表评估是否为多动症。
 
  五、即使不是多动症,持续分心也需要干预
 
  无论是否达到多动症的诊断标准,长期写作业分心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和自信心。家长可以通过 “正向强化” 培养专注力:当孩子专注写作业 5 分钟时,及时表扬 “刚才你一直在写作业,没有玩橡皮,特别棒”;当孩子主动完成一个小任务时,给予具体肯定 “你今天自己完成了口算题,比昨天快了 10 分钟”。避免用 “你怎么又玩起来了”“总是磨磨蹭蹭” 等负面语言,否则会强化孩子的 “分心” 标签。
 
  此外,每天保证 1 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也很重要。儿童的精力需要通过奔跑、跳跃等运动释放,运动不足会导致他们在静态活动(如写作业)中难以安静,这也是 “越不让动越想动” 的原因之一。
 
  结语
 
  孩子写作业时玩这玩那,未必是多动症,可能是环境、习惯或能力问题带来的暂时现象。但如果这种分心具有跨场景、难控制、持续久的特点,就需要警惕多动症的可能。作为家长,不必因孩子偶尔的拖延而焦虑,但也不能对持续的专注困难掉以轻心。通过科学观察、合理引导,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逐渐找到专注的节奏 —— 毕竟,无论是习惯培养还是疾病干预,早发现、早调整,才能让孩子少走弯路。

看完本文后

  • 212人赞过

    好文章赞一下

  • 41%咨询客服

    进一步了解疾病

  • 24%继续阅读

    查看其他内容

  • 36%预约挂号

    找天使医生亲诊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门诊时间: 8:30-18:00(无假日医院)
医院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1号
网站申明: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