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闭症孩子沟通的实用技巧
日期:2025-07-31 文章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自闭症孩子在社交沟通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他们往往难以理解他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信号,也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这使得与自闭症孩子沟通成为许多家长、老师和照护者面临的挑战。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不仅能减少误解和冲突,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世界,逐步提升沟通能力。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实用技巧。
沟通前:营造舒适的沟通环境
与自闭症孩子沟通,首先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让其感到安全、放松的环境,这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自闭症孩子对环境变化和感官刺激较为敏感,嘈杂的声音、刺眼的光线或杂乱的空间都可能让他们感到焦虑,从而影响沟通状态。因此,沟通时应尽量选择安静、整洁、熟悉的场所,避免过多无关人员在场。例如,在家中可以选择孩子常活动的游戏区,在学校可以选择安静的角落,减少外界干扰。
同时,要注意孩子的情绪状态。如果孩子正处于烦躁、抵触的状态,不要强行开始沟通,可以先通过他们喜欢的物品(如玩具、绘本)安抚情绪,等他们平静下来后再进行交流。此外,沟通前要放下手机、关掉电视等干扰设备,让孩子感受到你的专注,这能让他们更愿意投入到沟通中。
沟通中: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表达
自闭症孩子对复杂的语言和抽象的表达理解能力较弱,沟通时需要采用简单、具体、直接的方式,让他们能快速捕捉关键信息。
语言表达要简洁清晰
使用短句和简单词汇,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语法。例如,与其说 “你把玩具收拾好,然后我们去吃午饭”,不如分成两句说:“收拾玩具。”“收拾好,去吃饭。” 同时,语速要放慢,发音要清晰,重要的词语可以适当加重语气或重复,帮助孩子理解重点。
避免使用比喻、反问、双关等抽象语言。自闭症孩子通常难以理解 “你是不是长了一对顺风耳”“这道菜好吃到飞起” 这类表达,直接说 “你听得真清楚”“这道菜很好吃” 会更合适。
借助视觉辅助工具
视觉信息比语言信息更直观,更容易被自闭症孩子接受。沟通时可以结合图片、卡片、手势、表情等视觉工具,帮助他们理解内容。例如,想让孩子去洗手,可以拿出洗手的图片,同时做出洗手的动作;说 “坐下” 时,配合手指椅子的动作。
对于日常活动安排,也可以制作视觉时间表,用图片或文字按顺序展示 “起床 - 刷牙 - 吃饭 - 上学” 等流程,让孩子通过视觉信息了解接下来要做什么,减少因未知而产生的焦虑。
沟通中:关注孩子的反应,及时调整互动方式
与自闭症孩子沟通时,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反应,根据他们的状态调整沟通方式,避免单向输出。
观察孩子的注意力
沟通时要确认孩子的注意力在你身上,如果他们看向别处或开始做其他事情,可以轻拍他们的肩膀,用简单的语言(如 “看这里”)或出示他们感兴趣的物品,重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不要强迫对视,有些自闭症孩子对视会感到不适,可以允许他们看着你的下巴或衣服。
给予孩子足够的反应时间
自闭症孩子处理信息的速度可能较慢,问问题后要耐心等待,不要催促或急于替他们回答。等待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从几秒到半分钟不等。如果孩子没有回应,可以重复问题或换一种更简单的方式表达。
积极回应孩子的表达
自闭症孩子的表达可能不典型,比如用哭闹、手势或重复的词语来表达需求。家长和照护者要细心解读这些信号,当孩子尝试表达时,无论方式是否正确,都要给予积极回应。例如,孩子指着水杯哭闹时,可以说:“你要喝水,对吗?” 并帮他拿到水,同时引导他说 “喝水”,让他知道表达需求的正确方式会被回应。
沟通后:强化积极互动,建立沟通信心
每次沟通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和反馈,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帮助他们建立沟通的信心和兴趣。
如果孩子在沟通中做出了积极回应(如眼神接触、说出简单词语、按指令行动),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表扬要具体,例如 “你刚才看着妈妈说话了,真棒”“你说‘要’了,妈妈知道了”,让孩子清楚自己的哪些行为是被认可的。鼓励可以是口头表扬、拥抱、竖大拇指,或给予小贴纸等奖励,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方式。
同时,记录孩子的沟通进步,比如今天比昨天多说出了一个词语,或能听懂更复杂一点的指令。这些记录不仅能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也能帮助调整后续的沟通策略,让互动越来越顺畅。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领域的医院,在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等方面有一定的诊疗经验。医院配备了专业的医疗团队和相关设施,致力于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针对自闭症儿童,医院会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干预,同时为家长提供与自闭症孩子沟通及互动的相关指导,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