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互动,沟通困难,警惕自闭症
日期:2025-07-31 文章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会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当发现孩子不爱与人互动、沟通总是存在障碍时,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是孩子性格内向、害羞,没太当回事。但实际上,这些表现很可能是自闭症的信号。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早期识别和干预对孩子的预后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自闭症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更好地判断和应对。
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互动与沟通的明显异常
社交互动存在显著缺陷
自闭症孩子在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他们似乎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兴趣。在幼儿时期,他们可能不会像正常孩子那样对父母的拥抱、亲吻有积极回应,甚至会主动回避眼神接触,当家长试图与他们互动时,他们常常会转头看向别处,或者专注于自己的小世界。
随着年龄增长,这种社交缺陷会更加明显。他们很难融入集体活动,对同伴的游戏邀请反应冷淡,甚至会拒绝参与。在与其他孩子相处时,不懂得分享和合作,也不会主动关心他人,更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比如,当同伴因为受伤而哭泣时,他们可能毫无反应,依旧做着自己的事情。
沟通能力发展迟缓或异常
语言沟通障碍是自闭症孩子的另一个核心表现。部分孩子可能开口说话的时间明显晚于同龄儿童,甚至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简单的词语。有些孩子虽然会说话,但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只会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或者说一些与当前场景无关的内容,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对话。
非语言沟通也存在问题。正常孩子会通过手势、表情、动作等来辅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而自闭症孩子则很少使用这些非语言信号。他们可能不会用手指着想要的东西来表达需求,面部表情也比较单一,很难从他们的脸上看出开心、难过等情绪变化。
自闭症的其他常见表现
兴趣狭窄且行为刻板
自闭症孩子通常会对一些不寻常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比如长时间盯着旋转的风扇、反复摆弄瓶盖等,而对正常孩子喜欢的玩具、游戏却兴趣不大。他们的行为也比较刻板,会固执地遵循固定的流程和习惯,一旦这些流程被打破,就会出现烦躁、哭闹等情绪反应。
例如,他们可能每天都要沿着同一条路线回家,吃饭时必须用特定的餐具,睡觉时要抱着某件固定的物品。如果家长试图改变这些习惯,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
感知觉异常
很多自闭症孩子存在感知觉方面的异常,对某些声音、光线、气味等会表现出过度敏感或迟钝的反应。有的孩子会害怕吹风机、吸尘器等发出的声音,听到后会捂住耳朵、哭闹不止;有的孩子则对疼痛不太敏感,即使不小心摔倒受伤,也不会有太明显的反应。
在视觉方面,他们可能会对闪烁的灯光特别感兴趣,或者回避看人脸上的某些部位。这些感知觉异常会让他们对周围环境产生不适,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情绪。
发现异常后该如何应对?
及时寻求专业诊断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存在上述多种表现,且这些表现持续时间较长,明显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发展,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目前,自闭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专业医生对孩子的行为观察、发育评估以及家长提供的详细信息。
家长在带孩子就诊时,要尽可能详细地向医生描述孩子的症状,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具体表现等,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需要注意的是,自闭症的诊断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家长不要自行根据网上的信息给孩子下结论,以免延误治疗。
尽早开展干预训练
一旦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开展干预训练。自闭症的干预越早效果越好,通过科学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常见的干预方法包括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社交技能训练、语言训练等。应用行为分析疗法通过分解目标行为,采用正强化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交技能训练可以教孩子如何与他人互动、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语言训练则针对孩子的语言障碍,帮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在孩子接受干预训练的过程中,家长的关爱和支持至关重要。自闭症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要保持耐心和信心,不要因为孩子进步缓慢而灰心丧气。
平时要多与孩子互动,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通过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和互动。同时,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家长也可以加入一些自闭症家长互助组织,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互相支持,共同面对困难。
孩子缺乏互动、沟通困难并非小事,家长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通过早期诊断和干预,以及家长的精心呵护,很多自闭症孩子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更好地适应生活。让我们一起关注自闭症孩子,为他们的成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