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 自闭症 > >

自闭症孩子喜欢转圈、摇晃,需要干预吗?

日期:2025-08-07 文章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在自闭症孩子的行为表现中,转圈、摇晃身体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许多家长发现,孩子会反复绕着桌子转圈、不停地摇晃脑袋或身体,有时甚至能持续很长时间。这种看似 “无意义” 的行为,让家长既困惑又担忧:这是自闭症的正常表现吗?是否需要进行干预?事实上,这类行为的干预与否,需结合行为的频率、强度及对孩子生活的影响综合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一、自闭症孩子喜欢转圈、摇晃的原因
 
  1. 感官调节的自我需求
 
  自闭症孩子常存在感官统合失调问题,对视觉、前庭觉等感官刺激的处理方式与普通孩子不同。转圈、摇晃等行为能通过前庭系统(负责平衡与空间感知的感官系统)给他们带来特定的感官反馈,比如转圈时的眩晕感、摇晃时的身体律动,可能让他们感到舒适或放松,帮助自己调节情绪。例如,当孩子处于嘈杂环境中感到烦躁时,可能会通过摇晃身体来屏蔽外界干扰,获得内心的稳定感。
 
  2. 情绪表达与自我安抚
 
  当自闭症孩子感到焦虑、紧张或无所适从时,转圈、摇晃等重复性动作可能成为他们的 “自我安抚工具”。这些行为能通过规律的动作节奏转移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比如,在陌生环境中,孩子可能会通过持续转圈来应对内心的不安,就像成年人紧张时会来回踱步一样。
 
  3. 刻板行为的典型表现
 
  重复刻板行为是自闭症的核心特征之一,转圈、摇晃就属于这类行为。自闭症孩子往往对可预测、有规律的事物更感兴趣,重复同一动作能让他们获得安全感和掌控感。这种行为本身可能不带有明确目的,更像是一种本能的、习惯性的动作模式。
 
  二、哪些情况需要干预?
 
  并非所有转圈、摇晃行为都需要干预,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 影响自身安全
 
  如果孩子转圈、摇晃的力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摔倒、碰撞等意外,或因过度消耗体力引发疲劳、脱水等问题,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干预,避免发生危险。
 
  2. 干扰日常生活
 
  若行为占用了孩子大量时间,影响了饮食、睡眠、学习等基本生活环节,比如因不停摇晃而无法坐下来吃饭,或因专注转圈而拒绝参与必要的康复训练,就需要进行引导调整。
 
  3. 限制社交与发展
 
  当孩子在社交场景中仍无法停止这类行为,比如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只顾着自己转圈而完全不与他人互动,长期下来可能会进一步孤立自己,阻碍社交能力的发展,这种情况也需要适当干预。
 
  三、如何科学干预转圈、摇晃行为?
 
  1. 替代行为:满足需求,减少不良影响
 
  若孩子的行为源于感官调节需求,家长可提供安全的替代方式,既能满足他们的感官需求,又能避免潜在问题。例如:
 
  对于喜欢转圈的孩子,可提供旋转木马、陀螺等玩具,或带他们玩滑梯、荡秋千等游戏,通过更安全的活动满足前庭觉需求;
 
  对于喜欢摇晃的孩子,可准备摇晃椅、瑜伽球等,让他们在特定的安全区域内进行,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干扰。
 
  2. 环境调整:减少诱发因素
 
  观察并记录孩子出现转圈、摇晃行为的场景,找出可能的诱发因素并进行调整。比如:
 
  若孩子在嘈杂环境中更容易出现这类行为,可尽量避免带他们去人多、声音大的场所,或提前准备降噪耳机;
 
  若孩子在无所事事时容易重复动作,可安排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拼图、搭积木),转移注意力,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3. 正向引导:用互动替代刻板行为
 
  家长可通过互动游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逐步减少刻板行为。例如:
 
  当孩子开始转圈时,家长可以加入其中,玩 “追圈圈” 游戏,引导孩子从独自转圈转变为与他人互动;
 
  播放孩子喜欢的音乐,带着他们跟着节奏做简单的肢体动作,用有意义的律动替代无目的的摇晃。
 
  4. 专业干预:针对严重情况制定方案
 
  如果孩子的行为频繁且难以通过家庭引导改善,或已对生活造成明显影响,建议寻求专业康复师的帮助。康复师会通过行为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比如:
 
  运用行为训练方法,帮助孩子建立新的行为模式,逐步减少刻板行为;
 
  通过感统训练,改善孩子的感官处理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对转圈、摇晃等行为的依赖。
 
  四、干预时需避免的误区
 
  1. 简单粗暴地制止
 
  强行阻止孩子的转圈、摇晃行为,可能会让他们感到焦虑或愤怒,反而加剧行为的发生,甚至引发哭闹、反抗等情绪问题。家长应避免呵斥、拉扯孩子,而是采用温和的方式引导。
 
  2. 过度关注或忽视
 
  过度关注孩子的这类行为,可能会让他们觉得 “这样做能获得家长的注意”,从而有意无意地强化行为;而完全忽视则可能错过干预的比较好时机,导致行为固化。正确的做法是适度关注,在不影响安全和生活的前提下,允许一定程度的行为存在,同时逐步引导。
 
  3. 忽视行为背后的需求
 
  干预的核心不是 “消除行为”,而是 “理解需求”。家长要透过行为看到孩子的感官需求或情绪状态,从满足需求入手进行引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医疗机构,在儿童发育行为领域有一定的临床经验。针对自闭症等儿童发育行为问题,医院能提供专业的评估与干预服务,汇集了相关领域的医护人员,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医院注重综合干预,将现代医学技术与康复训练方法相结合,助力孩子改善发育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在服务中,始终以孩子的健康为中心,为家庭提供专业的医疗支持和指导。

看完本文后

  • 212人赞过

    好文章赞一下

  • 41%咨询客服

    进一步了解疾病

  • 24%继续阅读

    查看其他内容

  • 36%预约挂号

    找天使医生亲诊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门诊时间: 8:30-18:00(无假日医院)
医院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1号
网站申明: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