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 自闭症 > >

自闭症与感统失调的关系

日期:2025-08-12 文章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在儿童发育过程中,自闭症和感统失调是两种备受关注的状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很多人容易将两者混淆,实际上它们既有区别又有重叠。了解自闭症与感统失调的关系,有助于更精准地为孩子提供干预和支持。
 
  自闭症与感统失调的基本定义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自闭症儿童在与人交往时,往往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不擅长使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同时可能对某些事物表现出异常的执着。
 
  感统失调则是指大脑无法有效整合身体各感官传来的信息,导致个体在应对环境刺激时出现困难。例如,有些孩子对触觉刺激过于敏感,不愿意被拥抱或接触某些材质的物品;有些孩子则对前庭觉刺激反应不足,容易出现平衡感差、动作笨拙等情况。
 
  自闭症儿童中感统失调的高发性
 
  临床数据显示,大部分自闭症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问题。自闭症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可能影响了大脑对感官信息的处理和整合能力,使得他们在面对外界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时,无法做出恰当的反应。
 
  比如,一些自闭症儿童会对日常的声音(如吸尘器的声音、汽车鸣笛声)表现出强烈的不适,甚至出现烦躁、哭闹等行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听觉系统对刺激过于敏感;还有些自闭症儿童喜欢反复旋转身体,这或许是他们在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前庭觉的刺激,以弥补自身感统失调带来的不适感。
 
  感统失调对自闭症症状的影响
 
  感统失调可能会加重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沟通障碍和行为问题。由于无法正确处理感官信息,自闭症儿童可能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应对身体内部的不适感,从而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学习社交技能。
 
  例如,一个对触觉敏感的自闭症儿童,在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可能会因为害怕被触碰而拒绝参与集体活动,进而影响其社交能力的发展。同时,感统失调带来的挫败感和焦虑感,还可能导致自闭症儿童出现更多的重复刻板行为,以寻求内心的稳定和安全感。
 
  两者的区别与鉴别
 
  尽管自闭症和感统失调关系密切,但它们并非同一概念,存在明显的区别。感统失调主要是感官信息处理方面的问题,而自闭症的核心是社交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
 
  感统失调儿童在社交方面可能没有明显障碍,他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愿意与同伴交往,只是因为身体感官的不适而在某些活动中表现受限。而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是根本性的,即使不存在感统失调问题,他们的社交沟通能力也会存在明显缺陷。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医疗健康的医院,在儿童发育行为领域,包括自闭症、感统失调等相关问题的干预和改善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医院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会结合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关注儿童的成长需求,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

看完本文后

  • 212人赞过

    好文章赞一下

  • 41%咨询客服

    进一步了解疾病

  • 24%继续阅读

    查看其他内容

  • 36%预约挂号

    找天使医生亲诊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门诊时间: 8:30-18:00(无假日医院)
医院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1号
网站申明: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