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心!这些迹象可能预示孩子有自闭症
日期:2025-09-01 文章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特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临床实践表明,自闭症的干预效果与发现时间密切相关 ——越早发现、越早干预,孩子能力提升的空间越大,未来融入社会的可能性也越高。但很多家长因缺乏对自闭症早期迹象的了解,往往错过比较好干预时机。其实,自闭症的迹象并非 “突然出现”,而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渐显现,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作为家长,若能及时识别这些潜在迹象,就能为孩子争取更多康复机会。下面,我们就按年龄段梳理那些可能预示孩子有自闭症的关键迹象。
一、0-1 岁:婴儿期的 “异常信号”,容易被忽视
岁是孩子语言、社交能力萌芽的阶段,自闭症的迹象往往比较细微,容易被家长误认为 “发育慢” 或 “性格内向”,需重点关注以下表现:
社交互动无回应
对声音缺乏反应:听到家长的呼唤、玩具的响声时,不会主动转头或寻找声源;即使在耳边发出较大声音,也可能无明显反应(排除听力问题后需警惕);
回避眼神交流:与家长对视时会快速移开目光,很少主动与家长进行眼神互动;喂奶、抱哄时,不会主动贴近家长,缺乏对 “亲密接触” 的需求;
不回应情感表达:家长微笑、拍手时,不会模仿表情或动作;面对家长的安抚(如轻拍、抚摸),不会表现出放松或愉悦的反应,甚至可能抗拒。
行为与发育异常
语言发育滞后:10 个月左右仍不会发出 “爸爸”“妈妈” 等简单的音节;1 岁时无法通过声音(如哭声、笑声)表达不同需求;
重复刻板动作:频繁出现无意义的重复行为,如反复摇晃身体、转动手指、拍打桌面,或长时间盯着灯光、风扇等旋转物体发呆;
对环境变化敏感:对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如换奶粉品牌、更换睡眠环境)反应强烈,可能出现哭闹、烦躁不安等情绪,且难以安抚。
二、1-2 岁:学步期的 “明显差异”,需警惕能力断层
岁是孩子语言、动作、社交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若孩子与同龄儿童出现明显能力差异,且伴随以下迹象,需高度警惕自闭症可能:
社交沟通能力薄弱
语言理解与表达差:1 岁半仍不会说 10 个以上简单词语(如 “吃”“喝”“抱”);无法理解家长的简单指令(如 “把球拿给妈妈”“坐下”);即使会说话,也多是无意义的重复(如重复说广告词、电视剧台词),而非主动表达需求;
缺乏主动社交:不会主动与其他孩子互动,如不会主动分享玩具、不会参与集体游戏,多独自玩耍,对周围同伴的活动毫无兴趣;
不会用手势交流:不会通过指物、摇头、点头等手势表达需求(如想要某个玩具时,不会用手指向玩具,而是哭闹);不会模仿家长的动作(如挥手再见、拍手欢迎)。
兴趣狭窄与行为刻板
兴趣单一且异常:对普通儿童喜欢的玩具(如积木、玩偶)毫无兴趣,反而痴迷于非玩具物品,如长时间摆弄瓶盖、电线、遥控器,或反复开关门、抽屉;
坚持固定行为模式:对日常生活流程有极强的 “执念”,如必须走同一条路线回家、必须用固定的杯子喝水,一旦流程被打乱,就会出现剧烈情绪反应(如尖叫、打滚、哭闹);
感官异常:对某些声音(如吸尘器、吹风机的声音)、光线(如强光、闪光灯)、触觉(如穿新衣服、洗澡水温度)过度敏感或过度迟钝 —— 如听到吸尘器声音会捂住耳朵尖叫,或对疼痛不敏感(如摔倒后不哭)。
三、2-3 岁:幼儿期的 “能力停滞”,别误判为 “调皮”
岁的孩子已具备基本的社交意识和语言能力,若孩子出现能力 “停滞不前” 甚至 “倒退”,且伴随以下迹象,需及时就医评估:
社交融合困难
无法融入集体:在幼儿园或游乐场中,不会主动参与同伴的游戏,即使被邀请,也可能表现出抗拒或不知所措;不会与同伴进行简单的对话(如 “你玩什么呢”“我们一起玩吧”);
缺乏情感共鸣:对他人的情绪变化无动于衷,如看到同伴哭不会安慰,反而可能大笑或无视;不会主动表达对家长的依赖(如分离时不哭闹、见面时不主动拥抱)。
语言与认知异常
语言能力倒退:之前会说的词语或句子突然不再使用,语言表达能力明显下降;说话时语调平淡,缺乏情感起伏,如用同样的语气说 “我饿了” 和 “我害怕”;
认知理解局限:无法理解抽象概念,如分不清 “你”“我”“他” 的指代(如家长问 “你想吃吗”,孩子回答 “你想吃”);对数字、颜色、形状的认知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重复行为加重
刻板行为更频繁:出现更复杂的重复行为,如反复排列玩具、转圈跑、踮脚走路,且难以被打断;部分孩子可能出现自伤行为,如拍打自己的头、咬手,以此获得感官刺激。
四、家长必做:发现迹象后,别慌!做好这 3 步
若家长观察到孩子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迹象,无需过度恐慌 ——迹象不等于确诊,很多孩子可能因 “发育速度不同” 出现暂时的能力滞后,而非自闭症。但家长需保持警惕,及时做好以下 3 步:
记录孩子的表现
用文字、照片或视频记录孩子的异常行为(如出现的时间、频率、具体表现),以及与同龄儿童的能力差异,为后续医生评估提供详细依据。
排除其他健康问题
先带孩子到医院排查可能导致发育滞后的其他问题,如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 这些问题的症状可能与自闭症相似,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区分。
尽早进行专业评估
若排除其他健康问题,或孩子的异常迹象持续存在,应带孩子到专业的儿童神经发育科或儿童保健科进行自闭症专项评估。医生会通过发育行为量表、社交能力测试、语言评估等方式,结合孩子的生长发育史,判断是否存在自闭症倾向,以及自闭症的严重程度。
专业评估与干预,为孩子筑牢康复基础
自闭症的早期识别是康复的第一步,而科学的评估与干预则是关键。家长切勿因 “侥幸心理”(如认为 “孩子长大就好了”)延误干预时机,也不要因过度焦虑盲目尝试非正规的干预方法,以免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医疗机构,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包括自闭症)的评估与干预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家长的担忧,医院会为孩子提供全面的发育评估服务,由专业医生通过标准化的评估工具,结合孩子的行为表现、生长发育史,精准判断是否存在自闭症倾向,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发育异常的疾病。对于确诊为自闭症的儿童,医院会组建由儿童神经科医生、康复治疗师、言语治疗师、行为分析师等组成的专业团队,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水平、障碍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干预内容涵盖语言训练、社交技能培养、行为干预、感觉统合训练等多个方面。此外,医院还会为家长提供系统的家庭干预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干预方法,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也能得到持续的能力提升,助力孩子更好地适应生活,走向健康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