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 多动症 > >

学习困难,坐不住 多动症的症状

日期:2025-07-24 文章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孩子上课总走神,作业拖到半夜都写不完”“在家坐不住 5 分钟,椅子上像长了钉子”…… 不少家长常把这些表现归咎于 “调皮”“不认真”,却没意识到,这可能是儿童多动症发出的信号。多动症并非简单的 “好动”,而是一种需要被正视的神经发育问题,其核心症状往往体现在学习与行为的异常中。
 
  一、学习困难:不只是 “不爱学”,更是 “学不进”
 
  多动症孩子的学习困难,根源并非智力不足,而是注意力与执行功能的障碍,具体表现为三个层面:
 
  注意力 “抓不住”: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像流水一样从孩子耳边滑过,他们可能盯着黑板发呆,也可能被同桌转笔的动作吸引,整节课下来记住的知识点寥寥无几。写作业时,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能被反复涂改,不是算错数字,就是漏看符号 —— 并非故意马虎,而是大脑难以持续聚焦在任务上。
 
  任务 “推不动”:正常孩子能按步骤完成 “审题 - 思考 - 作答” 的流程,多动症孩子却像被卡在某个环节。比如写作文,他们可能对着题目发半小时呆,不是没想法,而是无法组织语言、规划结构;即使开始动笔,也容易中途放弃,理由是 “太麻烦”“不想写”,本质是缺乏持续执行任务的耐力。
 
  知识 “存不住”:短期记忆能力薄弱,是许多多动症孩子的共性问题。刚背过的生字,转眼就忘;课堂上听懂的例题,回家做作业时又变得陌生。这种 “学过就忘” 的状态,会让孩子逐渐失去学习信心,甚至出现抵触上学、逃避作业的行为。
 
  二、坐不住:不是 “调皮”,是 “停不下来”
 
  “好动” 是多动症比较直观的表现,但与普通孩子的活泼不同,他们的 “坐不住” 带有难以自控的特点,且会干扰自身与他人:
 
  空间上 “闲不住”:课堂上,他们可能偷偷在座位下踢腿、扭动身体,甚至趁老师不注意站起来溜达;在家里,吃饭时跑来跑去,看电视时也要边看边摆弄玩具,几乎找不到能让他们安静待 10 分钟的场景。这种多动并非精力旺盛,而是身体仿佛被 “无形的力量” 驱使,必须通过动作释放。
 
  行为上 “管不住”:普通孩子能听懂 “安静” 的指令并尝试遵守,多动症孩子却难以抑制冲动。比如在图书馆大声说话、打断别人的谈话、未经允许拿别人的东西 —— 并非故意不礼貌,而是大脑对行为的控制力较弱,想到什么就立刻做什么,缺乏 “三思而后行” 的意识。
 
  情绪 “稳不住”:坐不住的背后,往往伴随情绪的易波动。当学习遇到挫折时,他们可能突然摔笔、哭闹,甚至撕作业本;被家长批评时,不是低头认错,而是顶嘴、发脾气,难以冷静处理负面情绪。这种 “一点就炸” 的状态,进一步加剧了学习与社交的困难。
 
  三、这些 “误区”,可能耽误孩子的干预时机
 
  许多家长对多动症存在认知偏差,导致症状被忽视或误判:
 
  误区一:“长大就好了”:部分多动症症状可能随年龄增长有所缓解,但约 60% 的孩子症状会延续至青春期甚至成年,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影响学业、职业发展与人际关系。
 
  误区二:“好动才是多动症”:并非所有多动症孩子都 “坐不住”,还有一类 “安静型” 多动症,孩子看似坐在座位上,实则大脑早已 “走神”,上课发呆、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更容易被误认为 “内向”“不爱说话”。
 
  误区三:“批评能纠正”:当孩子因注意力不集中犯错时,责骂 “你怎么这么不专心”“能不能认真点”,不仅无效,还会让孩子产生 “我不行” 的自我否定,反而加重行为问题。
 
  四、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建议及时关注
 
  如果孩子同时符合以下多数情况,且持续 6 个月以上,家长需警惕多动症的可能:
 
  在家或学校,几乎所有场景都难以安静坐着(如吃饭、看书、上课);
 
  经常因分心错过重要信息,比如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交代的事情;
 
  做需要耐心的事时(如拼图、写作业),容易半途而废;
 
  与人交流时,常常没听完对方的话就插嘴、打断;
 
  学习成绩波动大,且与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
 
  孩子的 “坐不住” 与 “学不进”,往往不是故意对抗,而是需要帮助的信号。早期识别、科学干预,能为他们搭建更顺畅的成长通道 —— 毕竟,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理解,而非简单贴上 “调皮”“不努力” 的标签。

看完本文后

  • 212人赞过

    好文章赞一下

  • 41%咨询客服

    进一步了解疾病

  • 24%继续阅读

    查看其他内容

  • 36%预约挂号

    找天使医生亲诊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门诊时间: 8:30-18:00(无假日医院)
医院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1号
网站申明: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