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 多动症 > >

如何识别多动症的信号?

日期:2025-07-18 文章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孩子上课总是坐不住,老师说他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不是多动症?”“在家写作业磨磨蹭蹭,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喝水,提醒多少次都没用,到底是故意的还是有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少家长都会遇到类似的困惑。多动症,即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如果能及时识别其信号,就能尽早干预,减少对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但很多时候,家长容易把多动症的表现当成孩子 “调皮”“不听话”,从而错过比较好干预时机。了解多动症的典型信号,是家长守护孩子成长的重要一步。
 
  核心信号一:注意力 “锚点” 缺失,难以聚焦
 
  注意力缺陷是多动症核心的信号之一,这类孩子的注意力就像没有 “锚点” 的船,容易被各种无关信息带偏,难以稳定聚焦在一件事上。
 
  在学习场景中,表现为上课无法跟上老师的思路,眼神游离,看似在听讲,实则大脑早已 “走神”;阅读时跳行漏字,读完一段却不知道讲了什么;写作业时频繁中断,一会儿削铅笔,一会儿整理书本,原本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往往要拖延到深夜。他们不是故意偷懒,而是大脑无法维持对任务的持续关注,很容易被窗外的鸟叫、同学的咳嗽声等细微动静吸引。
 
  在生活场景中,这类孩子做事缺乏条理性,整理书包时会突然玩起文具盒,忘记原本的目的;出门前找鞋子要花十分钟,因为中途被玩具吸引;听家长说话时 “左耳进右耳出”,比如交代 “先洗手再吃水果”,他可能直接跑去拿水果,完全忽略 “洗手” 这个步骤。即使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看动画片、玩游戏,注意力持续时间也比同龄孩子短,很难完整看完一集动画或玩完一个游戏关卡。
 
  核心信号二:多动与冲动,停不下来的 “小马达”
 
  多动和冲动是多动症的另一个典型信号,孩子就像一台停不下来的 “小马达”,身体和行为缺乏自我调控能力。
 
  多动的表现具有 “无目的性” 和 “持续性”。在需要安静的场合,比如课堂、图书馆,他们会不自觉地扭动身体、踢桌子腿、玩头发,甚至擅自离开座位;在家中,很少有安静坐着的时候,总是跑来跑去,爬上爬下,即使坐下来看电视,也会手脚不停,摆弄身边的物品。与普通孩子 “有玩的时候动,该静的时候静” 不同,多动症孩子的多动不受场景限制,无论何时何地,身体似乎总有使不完的劲。
 
  冲动则体现在行为和言语上。他们做事不经过思考,比如抢答老师的问题,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插嘴;看到想要的玩具,会直接从别人手里抢,不会考虑 “别人是否愿意分享”;做决定时很草率,比如看到同学玩滑板,自己也想尝试,却完全不顾自己是否学过,结果很容易受伤。这种冲动还表现在情绪上,一点小事就可能大发雷霆,比如积木搭不好就会把积木扔到地上,且很难快速平复,与同龄孩子相比,情绪调控能力明显较弱。
 
  不同场景中的信号:从家庭到学校的 “一致表现”
 
  多动症的信号不会只出现在某一个场景,而是在家庭、学校、社交等多个场合持续存在,这也是区分多动症与 “阶段性调皮” 的重要依据。
 
  在家庭中,除了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还会表现为不听从指令,家长说 “把玩具收起来”,他可能装作没听见,继续玩自己的;生活作息混乱,晚上不想睡,早上起不来,吃饭时东跑西颠,需要家长追着喂;对批评非常敏感,一句 “你怎么又做错了” 就可能引发大哭大闹,且很难安抚。
 
  在学校里,老师常反馈孩子 “坐不住”“扰乱课堂纪律”,比如上课随意说话、传纸条,甚至离开座位去打扰其他同学;集体活动中难以配合,比如做早操时动作不协调,且不跟着节奏来;作业错误率高,不是不会做,而是因为粗心大意,抄错数字、漏写题目。这些表现会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导致孩子成绩落后于同龄人。
 
  在社交中,孩子很难建立稳定的友谊。和同伴玩耍时,容易因为抢玩具、不遵守游戏规则而发生冲突;不懂得倾听,总是打断别人说话,很难融入集体游戏;被同学拒绝后,可能会用哭闹、打人等方式表达不满,进一步加剧社交困难。这种社交困境会让孩子逐渐变得自卑,不愿参与集体活动。
 
  区分信号:别把 “调皮” 当 “多动”
 
  孩子天性活泼,很多家长难以区分正常的调皮和多动症的信号。其实,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 “可控性”“目的性” 和 “影响程度”。
 
  从可控性来看,调皮的孩子能根据场合调整行为,比如在课堂上知道要遵守纪律,即使偶尔分心,被老师提醒后能快速改正;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几乎不受控制,即使被严厉批评,也只能短暂收敛,很快又会恢复原状。
 
  从目的性来看,调皮孩子的 “捣蛋” 往往有明确目的,比如故意在家长面前做鬼脸,是为了引起关注;抢同学的书,是想一起看。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缺乏目的性,比如突然把杯子里的水倒在地上,不是想恶作剧,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冲动,事后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可能也说不出理由。
 
  从影响程度来看,调皮孩子的行为不会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实质性影响,能按时完成作业,与同伴相处基本融洽;而多动症孩子的信号会明显干扰自己和他人,比如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成绩下滑,因冲动行为被同学孤立,这些问题不会随着年龄增长或简单教育而消失。
 
  发现信号后,家长该做什么?
 
  当发现孩子出现上述信号,且持续时间超过 6 个月,在多个场景中都有表现,并影响到学习、社交时,家长可以按以下步骤应对:
 
  首先,避免急于下结论或指责孩子。不要说 “你就是故意的”“这么大了还不懂事”,这些话会让孩子产生负罪感和自卑心理。可以温和地告诉孩子:“妈妈发现你很难集中注意力,我们一起想办法改善,好吗?”
 
  其次,记录孩子的具体表现。用本子记录孩子在不同场景中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的具体事例,比如 “今天上课被老师提醒 5 次”“写作业时中断 8 次”,同时对比同龄孩子的表现,为后续就医提供客观依据。
 
  然后,及时寻求专业评估。带孩子到儿童发育行为科、儿科或心理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行为量表、家长访谈、观察孩子的行为等方式,结合孩子的年龄和发育水平,判断是否为多动症,并排除听力障碍、自闭症等其他问题。
 
  ,在等待诊断期间,进行初步的家庭干预。比如为孩子创造简洁的学习环境,书桌只放当前需要的文具和书本,减少无关物品的干扰;用清晰、简短的指令代替复杂要求,比如不说 “把房间收拾好”,而是说 “先把衣服放进衣柜,再把玩具放进箱子”;每天安排 1 小时的户外活动,比如跑步、打球,帮助孩子释放过剩精力。
 
  识别多动症的信号,不是为了给孩子贴上 “疾病” 的标签,而是为了更早地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给予他们需要的支持。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同,但当 “调皮” 变成持续的 “失控”,当 “注意力不集中” 影响到正常生活时,这些信号就值得被重视。通过科学的识别和干预,大部分多动症孩子都能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注意力,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的理解、耐心和及时行动,是孩子面对这些信号时有力的后盾。

看完本文后

  • 212人赞过

    好文章赞一下

  • 41%咨询客服

    进一步了解疾病

  • 24%继续阅读

    查看其他内容

  • 36%预约挂号

    找天使医生亲诊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门诊时间: 8:30-18:00(无假日医院)
医院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1号
网站申明: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依据